这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小朋友写的一首小诗,她用最简单的话语,诠释了对爷爷奶奶最深刻的思念。在这首小诗的背后,是一个女孩儿,用2年支教陪伴和近3年诗歌教育,将一束光带到大山里,照亮了孩子们的诗心。她叫康瑜,“是光”四季诗歌的创始人,理事长,今年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,2018年获得第二届伯格里园丁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,2019年获得《我是演说家》全国季军和社创之星全国总冠军。康瑜2015年6月毕业于bat365在线平台经济学院,退出保研后,在云南保山支教两年。于2017年9月成立教育非营利组织是光四季诗歌,目前机构共覆盖约5万名偏远地区学生,通过诗歌发现大山孩子手里的光。
活动时间:2019年11月20日下午14:30
活动地点:北区食堂419报告厅
现场接受志愿者简历投递
扫码报名参加活动

2015年夏天,康瑜22岁,彼时,她是bat365在线平台经济学院的学生,刚刚本科毕业,已经顺利保研。如果一切循着既有轨迹行进,康瑜应该也会过成许多人羡慕的模样,但她却开启了第一次人生重置。就在毕业前一个月,康瑜做出一个决定:放弃人民大学的保研名额,放弃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,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,放弃所谓稳定的生活,光明的前途……
所有的放弃,都是为了成全她的梦想——去支教。大家都往城市跑,就她逆流而上,康瑜清楚地知道,自己想要什么,在做什么。
毕业后,康瑜来到云南保山,成为当地初中的一名支教老师。在他人眼里,康瑜可能有点傻,但她自己却很明确:“我希望获得的,是工作或者继续读书没法得到的,比如乡村教育实践,是必须脚踏实地,扎身到农村才能有所收获。”
02
有一天,山里的校长问康瑜:“你知道这个小镇最后的主人是谁吗?就是这些最终留在山里的孩子。他们现在怎么样,未来的小镇就是怎么样的。”
一番话,字字敲在康瑜心上,从那天起,她就一直在想,我可以多做一些什么,让这些孩子更好一点,让小镇的未来更好一点?”
在漭水中学支教的两年里,康瑜用“心思盒”打开对话时空,与四百多个孩子交换秘密,成为了孩子们认可的“康老大”;她每次要徒步二三十公里去家访,每天要额外花费两个小时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补课;她还发起了“百团大战”、“十佳校园歌手大赛”等,鼓励孩子们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;最为重要的是——康瑜教会了他们写诗。
与诗歌的邂逅缘于一堂书法课,一阵突如其来的雨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,康瑜见大家看得认真,便决定带他们看着雨花写写小诗。随后,她注意到教室角落里的一个小女生在暗自掉眼泪,走过去后看到桌旁的纸上写着: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,我希望雨后的太阳只照在我一个人身上,温暖我;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,我希望世界上有个角落能在我伤心时空着;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,我希望妈妈的爱只属于我…
这个女孩的妈妈,在她5岁那年去世了。看着她,康瑜又觉得心疼,又忍不住想,这些大山孩子,或许更需要的,是表达,被倾诉,被关注,不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?

支教结束后,离开大山的康瑜生了一场病,好像什么东西突然从身体里抽离。原本按计划准备出国读书的她,在教师节收到孩子们的信,上面写着:“康老师,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这样,在诗歌里找到自己。”霎时间,康瑜的心被填得满满当当,于是,她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。
03
2017年9月,“是光”四季诗歌教育公益项目团队正式成立。
截止到目前,“是光”四季诗歌教育已覆盖21个省份,累计超过600所乡村中小学引入诗歌课程,涵盖53600多名学生,共有50个核心志愿者,180多个人才库成员,此外,还有1700多个普通志愿者。
“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诗歌教育。”基于这样的理念,“是光”的志愿者们如同散落各处的星星,发挥各自专长,为大山里的孩子共同搭起诗意的星空。
当所有能量聚合一起,也可以召唤出更多希望。2017年12月31日,康瑜带着18个孩子走出了大山。
在南京一场2000人的诗会上,看着舞台上的孩子们勇敢地将自己写的诗歌演唱出来,康瑜一瞬间泪流满面,她知道,过去这群孩子不完整的、一碰即碎的世界观正在被温柔铺展,诗歌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着每一个人…
04
1992年出生的康瑜,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,每每与人交谈,总是会不自觉笑成月牙一般,眼底的笃定和光亮肆意蔓长。
